News

新闻

专业节,启幕!

作者:
发布日期:2025-03-31
点击数:[]

为深入贯彻落实国家战略需求,推动“人工智能+”交叉学科创新发展,构建以学生成长为中心的拔尖创新人才培养体系,大连理工大学未来技术学院、未来书院于3月29日,聚焦“激发新动能,锻造新优势”的主题,举办未来技术学院、未来书院第二届专业节暨"能力超市”专业认知篇活动。大连理工大学党委常委、副校长张弛,中国科学院院士,力学与航空航天学院教授、工程力学系主任,未来书院引育导师郭旭,教务处处长刘志军,教务处副处长王磊,化工学院党委书记张文珍,生物工程学院院长贾凌云,生物工程学院党委书记杨君,建设工程学院党委书记于龙,机械工程学院院长刘巍,机械工程学院副院长马广义,未来技术学院/人工智能学院党政领导班子,各学院教师代表、辅导员,2024级未来技术班、大师班本科生参与活动。

专业节启动前,校党委常委、副校长张弛和各交叉学科专业学院负责人共同为展示空间点亮启用。“人工智能+”交叉学科展示空间正式开放。

在专业节期间,同学们可以近距离接触智能机器人、未来城市虚拟图景、无人驾驶车辆等硬核科技,直观感受AI技术对传统产业的革新力量。

未来技术学院、未来书院第二届专业节暨"能力超市”专业认知篇活动于3月29日上午10时在学生创新实践中心正式启动。

郭旭院士以《智算力学——数智时代的计算力学》为题作专题报告。他从计算力学的发展历程、面临的挑战以及人工智能赋能的可能性出发,深入探讨了数智时代计算力学的创新路径和未来发展方向。

郭旭院士指出,计算力学是通过计算机技术对科学现象、工程问题和产品行为进行仿真分析的理论与方法的总和,是解决复杂力学问题、预测自然现象的重要工具。他表示,人工智能的快速发展为计算力学带来了新的机遇。传统计算力学在解决复杂问题时面临瓶颈,而人工智能通过数据驱动和机器学习方法,能够帮助解决那些传统算法难以处理的复杂场景。他结合实际案例,为在场师生展示了人工智能在计算力学中的应用场景,解析了人工智能与计算力学进行学科交叉的内在逻辑和理论框架。郭旭院士强调人工智能的核心价值在于解决实际问题,而不是追求技术本身的复杂性,鼓励同学们将人工智能与专业知识相结合,利用数智时代的机遇,为国家科技创新和人才培养注入活力。

卢湖川为郭旭院士颁发未来书院引育导师聘书

未来技术学院党委书记、未来书院院长侯庆敏为在场师生全面介绍专业节的总体方案。贾凌云、于龙、马广义、张文珍相继解读了智能生物、智能建造、智能制造、智能车辆、精细化工等专业方向。介绍内容从学科交叉、技术创新、人才培养等多个维度,为同学们描绘了人工智能赋能传统产业的广阔蓝图。

未来技术学院执行院长卢湖川在总结中表示,大学阶段的学习与高中时期有着本质的区别。同学们需要从被动接受式学习转向自我驱动式学习。他建议同学们把握此次专业节的机会,深度探索自身兴趣、提前规划职业道路、理智考量专业选择。在未来技术学院“人工智能+X”的跨学科模式下规划个性化发展路径,成长为各行各业的领军人才。

活动由未来技术学院副院长江贺,未来技术学院党委副书记、副院长,未来书院副院长孙智妍主持。

作为专业节的核心板块,“能力超市”专业认知篇于3月29日启动,将持续至4月2日,涵盖精细化工、智能生物、智能制造、智能车辆、智能建造、人工智能等六大学科方向的特色活动。各专业学院将推出国家重点实验室参观体验、“院长面对面”圆桌会议、“大连市规划展示中心”实践、“未来讲堂”等10余项活动,为同学们搭建全方位的认知平台。学生们将与学科负责人近距离开展深度交流,沉浸式感受科技魅力,进一步了解学科特色与前沿动态,明晰未来发展方向。

在“朋辈面对面”圆桌派活动中,来自各交叉学科专业方向的2023级优秀学生代表与新生展开深度对话。围绕课程学习、科研实践、竞赛经验等话题,2023级学生作为朋辈导师,以亲身经历为新生答疑解惑。“在老师们的专业解读之后,学长学姐们又从学生角度给我们提供了更具实操性的建议。”参加活动的2024级学生胡宁馨表示。现场座无虚席、交流热烈,有效的沟通和交流,为新生的专业选择与生涯规划注入信心。

此次专业节旨在为2024级本科生搭建全方位认知专业、对话前沿、规划未来的成长平台。未来技术学院、未来书院将携手各交叉学科专业学院,不断丰富跨学科融合、个性化发展的资源供给,帮助学生全面了解人工智能及其交叉学科的前沿动态和应用前景,引导学生成长为未来科技的领军人才,为锻造新优势积蓄青年力量!


编辑:刘昱宏

关注我们
联系方式
  • 电话:0411-84706062
  • 邮编:116024
  • 地址:辽宁省大连市凌工路2号

版权所有:大连理工大学未来技术学院/人工智能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