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全球科技竞争日益激烈的当下,在全球科技竞争日益激烈的当下,人工智能(AI)作为引领未来的战略性技术,已成为国家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的重要支撑。我国高度重视人工智能的发展,将其纳入国家战略规划,致力于培养大批具有创新能力和实践精神的高素质人才。
大连理工大学未来技术学院积极响应国家号召,深刻洞察到普及 AI 知识对于培育未来创新人才的深远意义,积极组织学生深入中小学开展科普活动,致力于提升全民科学素养,激发青少年对科技的浓厚兴趣,为社会培养未来的科技栋梁,助力国家在人工智能领域的战略布局。

2024年秋季,大连理工大学未来技术学院以“科普启智未来路,实践铸就科技梦”为主题,精心策划并组织了31支学生实践队伍。实践队跨越五省六市,走进多所中小学,为数千名中小学生送去了精彩纷呈的AI科普盛宴。
在大连市,实践队走进了甘井子区礼传天下幼儿园、大连市实验小学、甘井子区西城小学、大连市第三十九中、大连理工大学附属高中等多所学校,向初等、中等教育各学段的学生们展开宣讲。实践队用生动的讲解和互动演示,展示了AI技术在智能车辆、智能生物、智能建学生的认知能力,设计出更生动的展示方式,讲出更接地气、更有意思的AI科普课堂。”造等领域的应用。
队员们综合运用视频、图片、实物模型等多种方式,配合通俗易懂的语言表达,展示AI技术原理。参与实践的吕赜之同学表示:“我们希望针对不同学段



实践队跨越800公里,将AI科普讲座搬进了北京八中。“AI会取代人类吗?”“AI在日常生活中怎么应用?”面对同学们的热情提问,实践队“智梦启航”小组的队员们,邀请同学们现场体验AI换脸。即时拍摄照片,通过AI技术实现人脸识别与互换,实践队的“高能操作”让同学们瞬间化身为“主角”,“穿越”到了各种视频场景,迅速活跃了现场的气氛。

主讲人马雨晨表示:“很多同学认为人工智能的技术很深奥、很‘硬核’,但是经过我们的宣讲,他们能感受到AI其实就是应用于我们生活中的技术。任何人都可以成为AI技术的使用者、学习者甚至探索者。”
直观体验到AI的应用后,学生们踊跃举手,在讨论环节,与实践队成员畅谈人工智能未来推动教育公平、推动军事发展等等方面的前景。

为了助力西部中小学校人工智能教育,培养学生的科学兴趣和科学精神,在学校研究生支教团的支持下,实践队精准对接云南省龙陵县学生需求,以线上和线下结合的形式开展了多次科普活动,不断延伸科普实践平台。
在线上,实践队成员讲解了AI工作的基本原理,并现场展示图片生成、虚拟对话、视频生成和AI写诗等创新AI应用场景。


在线下,学生交互式体验了“对话数字人”“AI 换脸”等技术,第一视角感受震撼的AI科技。连续多场高质量讲座,点燃了孩子们对AI技术的探索热情,也收获了同学们的集体“好评”。
让实践队意想不到的是,很多孩子在互动环节,主动向实践队发起“科普订单”,希望“哥哥姐姐们再多讲讲”“多来龙陵讲讲”。在同学们的邀请下,未来技术学院和龙陵县计划在寒假实践中继续深化合作,开展科普实践基地建设,进一步强化未来科普实践的社会服务功能。




实践队成员们不断创新科普形式,以富有创意与互动的实践活动,为同学们展示了AI如何改变世界,如何成为推动社会进步的力量,不断激发同学们探索科技世界的兴趣和动力。
在书香园小学,实践队“探索智能边界 启迪未来梦想”小组的主讲人严天依,邀请同学们提供关键词,让AI生成相应的画作,从而让同学们感受AI的强大创作能力。

主讲人李晨星引导小朋友们现场体验深度学习网络模型的手骨骼识别。通过简单手势变换,同学们看到了模型识别手骨骼结构和判断反馈的全过程,提升了对计算机视觉技术的认知。小组成员还向小朋友们展示了智能机械臂。在小朋友们的注目中,智能机械臂灵活完成了识别、追踪和抓取,赢得了大家的阵阵掌声。

在大连海事大学附属小学,队员们以“无所不能的朋友”引入,向小朋友们讲述人工智能的基本概念。队员们通过suno和即梦等网站,生成小朋友们描述的画面,并借助AI功能完成配乐,将其作为特殊的礼物送给现场的小朋友。
此外,队员们设计了智能机器人展示和猜数字代码小游戏等环节。在孩子们好奇的眼神中,代码成功识别了合照人数,收获了孩子们的赞叹。活动现场,小朋友兴奋地说:“原来机器人可以这么聪明。将来我也要学习人工智能,发明我自己的智能机器人。”




大连理工大学未来技术学院党委副书记、副院长孙智妍表示:“此次‘科普未来’实践活动不仅是一次人工智能科普宣传,更是学院党委主动融入教育强国建设大局、推动学院高质量发展的有益探索,同时也是学院履行社会责任、培养未来科技创新领军人才的重要举措。学院将继续发挥自身优势,加强与中小学的合作,为青少年搭建更多接触AI、了解科技的平台。”

实践结束后,实践队收到了北京市第八中学同学们的回信。

信中写道:“这节人工智能课让我们领略了科技的力量,也让给我们对未来充满期待。我们将持续关注并学习这一领域,守正创新,为人工智能的发展和应用贡献自己的力量,以实际行动践行党的二十大精神,为推动社会进步和改善民生作出贡献。”在实践队指导教师、未来技术学院人工智能专业教师刘洋看来,这正是科普实践意义所在,它把科学和技术变成了可感可触的内容,让孩子们在亲身参与中看见未来的无限可能,激发探索未知的兴趣。
实践队计划继续下沉基层,在学院专业教师的指导下将科普实践扩展到更多的学校和社区,不断提升科普活动的普惠性和覆盖面。在现有的科普形式基础上,实践队将进一步开发编程工作坊、机器人竞赛等内容,促进科普实践服务教育教学;增设更多实践性、互动性环节,让公众在深度体验和真实互动中了解技术前沿、感受AI魅力。
同时,未来技术学院将携手国内多所学校,共建实践育人基地,分层分类开展科普讲座和人工智能工作坊,提供稳定的科普学习资源和师资支持。学院当前还将在科普实践中引入正在开发的线上学习平台, 用数字化助力科普服务高效化、便捷化。未来,该平台将集成丰富的在线课程和信息资源,从而打破科普教育时空限制,成为弥合科教资源鸿沟的“数字宝藏”。
以下为未来技术学院秋季自主实践月结项评审结果:

未来,大连理工大学未来技术学院将继续携手各方力量,共同推动人工智能科普教育的发展,让更多青少年能够踏上科技探索的征程,为实现科技强国梦贡献力量。
编辑:傅亦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