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ews

新闻

PRCV,未来参会!

作者:
发布日期:2025-10-25
点击数:[]

2025年10月15日至18日,第八届中国模式识别与计算机视觉学术会议(PRCV2025)在国家会展中心(上海)举办。未来技术学院执行院长卢湖川教授作为会议受邀嘉宾,带领19名未来学子参会。学院师生与海内外知名学者、产业专家齐聚一堂,共同见证人工智能前沿技术的最新突破与产业应用落地。

本届大会分为高水平主旨报告、专题论坛、讲习班、博士生论坛等多元板块,系统呈现学术前沿、产业实践与技术创新的深度交融,为全球学者与产业界搭建开放合作平台。十余家先锋企业积极参与,深化“产学研”协同融合,助力模式识别与计算机视觉领域突破创新、勇攀高峰。

主论坛环节,聚焦大模型与视觉理解、多模态与智能体、三维重建与生成、医疗影像与可解释AI等前沿热点方向。同学们现场聆听多位IEEE Fellow及国际讲者的重磅报告,收获颇丰。其中,来自瑞士洛桑联邦理工学院(EPFL)的Pascal Fua、澳大利亚西澳大学(UWA)的Mohammed Bennamoun等知名学者,分享了领域内最新研究进展;同期的企业报告环节,AutoDL、腾讯优图等企业则分享技术工程化落地经验,直观呈现了学术成果向产业价值转化的可行路径。

接着,同学们走进poster展区,沉浸式感受学术氛围:系统学习前沿算法与学术成果,还与论文作者面对面交流,围绕核心算法优化、前沿问题破解等展开深入探讨。同时,未来学子与数十家先锋企业开展近距离互动,现场体验多模态检索、三维重建、视觉大模型推理平台、医疗影像智能分析等技术产品与解决方案,直观感知到“可解释、可评估、可复现”的技术工程化标准及配套工具链。

以下是部分参与会议的同学的感想:

王诚:这一次的PRCV之旅,我了解到了多模态大模型的发展趋势,体会到视觉智能研究的前沿与活力。通过观摩poster展示,我对人工智能的应用与创新方向有了更多的想法,未来正是AI的未来!

廖增江:这次会议告诉我理想与现实的差距。当我带着对前沿技术的好奇走进会场,就像一个旅行的人在乱石中跋涉——全英论文海报,生疏的专业词汇,让我倍感压力。可是我又生在最好的时代,有学校学院的支持,有各种先进软件设备,还有热情引路的前辈和同辈。当我从回程的航班落地,我就走上了新的历练,加油!

陈诺:本次PRCV如同一场学术盛宴,让我深刻感受到计算机视觉领域的蓬勃生机。从前沿的论文报告到精彩的技术展示,无论是人脸识别、三维重建还是自动驾驶,创新成果层出不穷。我不仅看到了技术的飞速进步,更体会到产学研深度融合的巨大潜力。此行收获颇丰,开阔了眼界,也对行业未来充满信心与期待。

刘兴岳:参加PRCV学术会议,我深切感受到多模态与视觉生成领域研究的蓬勃发展。从跨模态理解到逼真的图像与视频生成技术,无不展现出极高的创新性和前沿性。会议不仅提供了宝贵的学习机会,也激发了我对未来AI发展方向,尤其是如何融合不同数据类型以创造更智能系统的深入思考与探索热情。

黄立宏:随着PRCV2025序幕拉开,计算机视觉的星光洒满会场,从大模型取证突破的解析,到国内外知名教授的前沿分享,再到各高校视觉分割的演示,我仿佛触摸到技术的脉搏。尤其Gabbouj教授的敏锐洞察,更新了我对深度学习与神经网络的了解。当为秋霜,无为槛羊,感谢学院给予的宝贵机会,这场盛会不是终点,而是作为大二学子,向着视觉智能领域坚定迈步的全新起点!

祝庆恩:参加PRCV学术会议后,我深刻感受到了计算机视觉与多模态大模型融合的澎湃动力。大会报告高屋建瓴,专题讨论见解独到,众多学者的论文海报更让我拓宽了视野。此行收获的不仅是前沿知识,更是对科研工作的热情与坚定信念。

林子渲:此次我来到上海PRCV会议,对前沿技术的研究与发展感到震撼。现场探讨的算法优化、视觉模型落地应用,与课堂所学理论高度契合,课本中的内容在实际场景中具象化,清晰展现了知识的实践价值,同时也直观呈现了学术研究的活力与潜力。


编辑:罗靖然

关注我们
联系方式
  • 电话:0411-84706062
  • 邮编:116024
  • 地址:辽宁省大连市凌工路2号

版权所有:大连理工大学未来技术学院/人工智能学院